【48812】民国时期的上海我国古物商场让你大吃一惊!

  2024-06-09 古玩字画

商品介绍

  1843年,开埠后的上海经济贸易开展敏捷,人口愈加稠密会集。因封建社会的式微,一些王公贵族开端变卖家中物品,使当地的古董生意活泼,上海的古董商场在这种气氛中再次昌盛起来。1921年景立起来的我国古物商场是上海古董商界最早的一家室内生意场所,笔者仅就有限的史料对该商场的根由及店肆运营、商场管理、同业工会、租界苛捐等方面做初探,力求再现民国时期上海艺术商场中的主体位置及影响。

  上海古董商场始发于清咸丰年间。清末黄式权曾于《淞南梦影录》卷四中引袁翔甫《望江南》的词句:“申江好,古董尽搜探。商鼎周彝酬万镒,唐碑宋帖重千镰,真伪几曾谙。”充分反映了当年上海滩古董商场的相貌。清咸丰三年至十年间(1853-1860年),为逃避太平天国的烽火,南京和姑苏一带的古董商人纷繁逃往上海。开始,他们由于资金有限曾摆摊于老城隍庙一带;同治元年(1862年)前后,回族古董商马青山在邑庙(城隍庙)内开设第一家名为“恒益兴”的珠宝玉器店。在马青山建议下,他的本家朋友将“四美轩”茶室作为洽谈生意的场所,在茶室洽谈古董生意名曰“茶会”。“四美轩”茶室坐落今日豫园玉华堂和玉玲珑石东面,成为其时珠宝玉器和古董生意的首要场所。其时运营古董、珠宝生意的首要有两派——以南京的回族古董、珠宝商[吴京波1]为主的京帮和以姑苏汉族古董商[吴京波2]为主的苏帮,并呈现彼此竞争的局势。从民国元年至民国九年(1911-1920年),上海回族古董珠宝商大多散布在在南市的“四美轩”和侯家浜复兴公所经营。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四美轩”在“八·一三”事故中被日军摧毁。另一方面,19世纪中叶跟着“华洋杂居”局势的构成,古董业也敏捷从老城厢蔓延至租界。旧城与租界相接的晏海门(即老北门,今河南南路、公民路口)、障川门(即新北门,今四川南路、公民路口)均有古董店散布。同治八年(1869年),回族的哈弼龙在老北门开设了“天宝斋”古董玉器店。而租界里的古董集市简直也始于19世纪60年代,古董商人调集于五马路(今广东路)江西路口的怡园茶社进行生意,构成了与老城厢相对应称的“北市”。初期怡园茶社内有的茶客仅仅将佩件等小件杂项进行彼此鉴赏、沟通,后来有的古董商介入与茶客看货议价,便逐步构成古董商场。在茶室邻近还有旧货商摆摊出售古董,因而常有外国人来此选购,生意日渐活泼。至20世纪20年代初,这儿有古董店18家,古董摊100余位,成为全市最热烈的古董集市。1921年,因怡园茶社入

  不敷出,由上海董事会董事长马长生等人建议,征集资金在广东路191号筹

  我国古物商场(又称古董书画金石珠玉商场)资金的筹措首要是经过认购股份完成的。据民国十二年(1923年)《上海古董书画金石珠玉商场征信录》记载(如图2,以下简称《征信录》),该商场开办时有381户入股,每股小洋3角,共集资17,020股,合大洋5106元,其间马长生认购660股。至于开办之初是否发行了股票,没有证明。但咱们咱们能够从1930年上海古董书画金石珠玉商场发行的股票上一窥其时的大致相貌(如图3,该票长方形,长35厘米、宽33厘米)。票面花栏框上方为孙中山头像,两头各有一面旗。框内上首拱形列字“上海古董书画金石珠玉商场股票”,中心横列字“股份有限公司”。下方的字皆竖列,有“本商场调集本钱国币伍万圆整,分作壹万股,每股国币伍圆”,阐明其时商场集资总额和每股的金额。另“兹有股东王友菊君认购股份计贰份,计国币银元拾圆整,业经收足合给股票为凭”字样,表明股东王友菊认购了两股十元。最终是以商场负责人的印章和日期落款,从中咱们咱们能够获悉民国十九年(1930年)一月,古物商场常务董事为徐耀先、马少芝、王季生、马长生、罗子嘉五位;总经理是王汉良;副经理为戴有山、艾少卿;管帐主任为金从认、副主任鲍新珍等等。票面右上角有两枚“国民政府印花税票”标识,上钤古物商场印章。另据《征信录》,商场开办之初集资除筹股之外还向商场表里告贷126.4银元。

  民国十一年(1922年)8月,我国古物商场正式倒闭经营,总经理王汉良,总账房王养之,运营者中回族人士占50%以上。据《征信录》“招租”一项估量,商场内大概有店肆70家左右,规划比较大的有钟永林、沈铭卿、刘锡祥、马纪鸿开办的店肆,还有沙锦记(王汉良)、鲍新记、锦祥记、屠张记等。总体上店肆规划呈两头小中心大的纺锤形散布。咱们姑且以“电风扇助款”作为估测根据,电风扇运用大户(交5元)和小户(交0.6元)各占总户数的8%和18%,而中等运用电风扇的用户各占20%和54%(如图表1)。假如供认电风扇运用量的巨细应与店肆规划成正比,那么大规划古董店只占一成弱,而中等规划占到七成强。店肆的招租费用一般为每月1元到3元,以2元为多,两月一收。假如以招租一个店面每月2元的费用,与商场里长时间员工每月20元大洋的薪俸作一个比照,明显其时租借店肆的费用是比较恰当的。1922年8月至1923年7月一年时间内,商场共收招租大洋1617元、小洋11元2角、钱1570文。其时古董店肆的店东称为生意人,他们都具有商场供给的一枚价值1元的徽章,作处理生意手续等之用。且每月需交纳月捐,至少3角小洋。商场还常收到一些店肆盈余后的助捐,从大洋1元到5元不等。但是,商场的顺畅运作还必定要具有必定的规章制度,据《征信录》记载,丢掉生意人徽章者罚款洋元3角,收买旧货时与客人产生争打罚洋1元,因生意不清罚洋2元,拾得别人翠货不交者罚洋6元等等。此外,商场的管理者很具有营销认识,倒闭时曾于《申报》《上海日报》等报刊上刊登广告和启事,广为宣扬。

  商场内除在各店肆的古董商,还有两类人常在此活动:一类是古董估客在挨家挨户上门收买古董后,来商场放货,俗称“跑筒子”;另一类是为买家“供货”的生意,他们一般到此来“搂货”。跟着古董商场的开展,一些沪语古董行话也流传开来。比方卖方生意受挫,或许暗机走漏,或遭受费事称为“掼散”,以假乱真的赝品称“老充头”,嘲讽古董生意上失落的商人像斗败的蟋蟀是“二先生”等等

  我国古物商场也阅历了起步、开展和兴旺的阶段。1922年8月至年末5个月商场

  年终总存大洋292.5元、钱260文;而到1923年7月底总存仅余大洋23元、小洋8元9角、钱23,200文。明显,兴办第一年商场获利菲薄,虽然它可在房租、招租、生意人、罚款、助捐、售茶、电风扇助款等方面得到收入,但要付出的项目却愈加繁复:开办时的装饰、宣扬、房金、员工薪俸、款待用茶叶、煤柴、自来水及各种捐税、杂项开销等等,其间房金和捐税占份额最大。广东路地点区域归于公共租界,公共租界工部局一向对我国居民实施轻视方针,他们的收入中比重最大的是地税、房捐,而触及面广的执照捐,比重虽不大,但名目繁复,非常苛细,故抗捐奋斗时有产生。古物商场每月均匀需交纳房金大洋413元、小洋8角,每月均匀交纳工部局执照、巡捕捐144.4元,还有如工部局查捐费、商界联合会月捐、茶捐、生意人月捐等等。此外,初期运营不善的另一个原因是未树立保证从业人员权益的职业安排。由于古物商场开办不久,一些生意人因不小心购进窃贼赃物而受连累的事情不断产生,或遭羁押,或被敲诈。所以,王汉良等在民国1 2 年建议树立上海市古董业工会,会址设在商场内。尔后,上海市古董业公会参加上海市商会为团体会员,由英、法租界当局注册在案,并延聘花旗银行海思克、慕思律师代表公会致函公共租界警务处:往后捕房不得随意对不明销赃本相的运营者吊扣赃物和逮捕生意人。在同业享受到维护后,事务逐步扩展,商场的生意愈来愈茂盛。

  20世纪30年代初,公共租界工部局开工拓宽河南路,迫使原先坐落新、老北门的古董店不得不迁往他处,其间大多数来到广东路开业。所以,1932年时我国古物商场因货摊拥堵,房子年久失修,为拓宽事务,经部分古董同业建议,在广东路218至226号自行增设上海古董商场,俗称“新商场”。本来的我国古物商场则称“老商场”,新老商场一向延续到1956年公私合营。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广东路古董店肆达210家左右,其间不乏洋人开的古董店,此刻古董同业工会会员达数百人。至此广东路东段成为旧上海甚至旧我国最负盛名的古董一条街,到达它的全盛时期,与北京的琉璃厂构成一南一北两大古董商场。

  我国古物商场带动它地点的广东路东段古董街一齐到达鼎盛,是有其必定性的。首要,1853-1855年的上海小刀会起义,打破了租界前期“华洋分家”的格式,构成了“华洋杂居”的局势,推进了各国商人的租地热潮,客观上促进了古董职业在租界的鼓起;其次,城市规划建设使古董商户会集、商场规划扩展、顾客人气大增;再次,“洋人”关于“具有深沉前史内在的我国古物”的推重,促进了古董职业的开展。1922年出书的《上海攻略》中曾有记载:“外人故意搜集我国古物,国人营之者亦多销行外国,可得厚利。”且广东路地处公共租界,“八·一三”淞沪抗战迸发后,南市老城厢大部沦为日军占领区,因怕烽火涉及,古董商纷繁将店肆迁入广东路上,连来自北京的巨细古董商人也纷繁来此寻求租界的维护和昌盛。城隍庙一带古董业登时式微下来,而广东路上的古董商场却颇显起色。再有,北方难民许多的涌入,既增加了商场古董的数量,也加大了古董的生意量。1931年“九·一八”事故后,北方难民许多涌入上海,许多避祸来的地主、军阀携带了许多的古董珍品,为了日子,他们不得不常常变卖古董,在相对偏僻的广东路进行生意正投合了他们不肯被人知晓的为难境况,让广东路上古董店的老板们大发横财。此外,战争年代钱币不断价值降低,许多有钱人都把收买古董作为一种出资手法。据大略计算,仅20世纪40年代,从江西中路至河南中路短短数百米的广东路上,就聚集了其时最首要的古董店肆30余家,零散摊点则不可胜数。其间,广东路218至226号的“上海古董商场”(即“新商场”)是这儿最大的一家,由100多家商铺组成;其次为212号的“九福会”;再次为191号的“我国古物商场”(即“老商场”)和189号的“福源斋”。

  清末发端至民国中期鼎盛的上海艺术品商场,比起前史上呈现的两次艺术商场顶峰——北宋晚期汴京艺术品商场及明代中晚期江南地区艺术品商场,有过之而无不及。清廷退位后内廷瑰宝的许多释出与洋人参加收买等要素,抬高了古董的市价,增加了商场的生意量。在五方杂处的上海,中外文明在古董商场里相互影响、相互消长,构成了纷繁复杂、混合多元的民国时期上海艺术商场的形状。我国古物商场的开办与上海古董业工会的树立,完毕了古董店肆、摊贩无同业保证的前史,推进上海艺术品商场转机性的开展,拉开了我国艺术品商场史上新一轮顶峰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