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市场的一大乱象就是各种“鉴定名家”满天飞,只要报酬到位,他们就会出具相关鉴定证书,把假的说成真的,简直易如反掌。不过,现在这种乱相有望得到解决。青年报记者获悉,上海市文物局已经启动了民间文物鉴定咨询试点工作,聘请有一定的影响力的专家担任鉴定师,在专门的地点为市民展开鉴宝活动。
现在只要在网上搜“文物鉴定”,各种“价目表”,便扑面而来。一般都不需要看实物,只要交一张文物的照片,支付相应的报酬,就能够获得“鉴定大师”开出的鉴定证书。这证书当然都是说文物为真,不仅是真品,而且是极品,价值简直无与伦比。
现实中的“鉴定名家”则大多分布在各个古玩城里。青年报记者曾就此进行过探访。这些鉴定书一般也就是给了钱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而且那些“鉴定名家”还会给出各种“扬长避短”的建议,比如如何把原本是暇疵的东西说成是艺术家故意为之的精妙所在。当然,这鉴定书怎么写,也完全取决于支付的报酬是多少。
不约而同的是,这些鉴定名家大多是将自己的经历说得很是神乎其神。比如获得过某位泰斗的真传,参与鉴定过《清明上河图》类级别文物的鉴定工作等等。这些完全不靠谱的鉴定书和“鉴定名家”,信誉度也是越来越低,几乎到了无人相信的地步。不过毋庸置疑的是,这是目前市民进行文物鉴定的仅有渠道之一。
有收藏者和记者说,他们有时听说哪里会请专家做文物鉴定,也会赶过去,但是根本就是人生山海,挤都挤不上,而且这种鉴定服务不是固定的,错过了也就不知道何时再有。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现在电视鉴宝节目如此火爆。当然,鉴宝节目并不是每天都在录制,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得到专家的鉴定。所以转了一大圈,市民要做文物鉴定,还是要去找那些江湖人士,明知不靠谱,也只能硬着头皮去。当下民间文物鉴定市场就是如此混乱。
对于这一乱象,上海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任何文物鉴定的行为都应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和法规,非依法设立的类似机构,或采取变相方式开展与鉴定有关的经营性活动并收取费用的,均视为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其鉴定工作及其出具的相关文书无效。现在来看,那些开展鉴定服务的网店或者古玩店,大多数都不是官方认可的机构,即便花钱再多,鉴定意见如何天花乱坠,也都是无效的。
那么现在的问题是,既然市场上那些不靠谱的文物鉴定已经被否定了,而且是非法的,但是正规的文物鉴定渠道却少之又少。记者发现,现在一些文博机构都会有很多鉴定专家,但是他们一般都不对外服务,有些拍卖行也会举行鉴宝活动,但是这是以文物拍品征集为前提的,一旦鉴定为真,如果收藏者不把文物送到拍卖行进行拍卖,那对方会很不高兴,认为是被蹭了便宜。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正规民间文物鉴定渠道这一方面应该说是欠缺的。而此次上海市文物局启动民间文物鉴定咨询试点工作,就是要弥补这一欠缺。在文物局看来,文物鉴定市场之乱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机构乱,另一个是“专家”乱。所以此次民间文物鉴定咨询试点工作就是要从这两个方面解决问题。
青年报记者发现,此次有关方面聘请了数十位专家作为文物鉴定师,这些专家涵盖了文物鉴定所有的领域,包括瓷器鉴定名家高阿申、书法家宣家鑫等等。而机构则认定三家,包括上海市收藏家协会(城隍庙相爷府茶楼5楼)、朵云轩(延安西路593号1号楼5楼)和上海文物商店(广东路238号)。在试行期内,这三家机构专家免费鉴宝,专家口头告知委托人鉴定倾向性意见,但不向委托人出具文物鉴定咨询文书。
至于为啥不出具相关鉴定咨询文书(也就是文物鉴定书),业内人士和记者说,一方面,一件文物对不对,也不是一个专家就能说了算的,这需要专家们的集体智慧,但是现在显然还没有这样的人手。一方面,如果出具了鉴定书,就非常有可能被用于作为拍卖或者市场交易的凭证,但现在进行的鉴定是公益性质的,不收费,如果与市场有了关系,就非常有可能影响鉴别判定的公正。总而言之,这正体现了鉴定的严谨。
下一篇:中正拍卖_艺术品